Warning: mkdir(): No space left on device in /www/wwwroot/Z5.com/func.php on line 127

Warning: file_put_contents(./cachefile_yuan/wnzkyy.com/cache/4a/0fd4a/78033.html): failed to open stream: No such file or directory in /www/wwwroot/Z5.com/func.php on line 115
《坪石先生》:炮火連天的日子裏,一群書生選擇“守住”_資訊-電影網迅雷下載
  • 資訊《坪石先生》:炮火連天的日子裏,一群書生選擇“守住”
    首頁資訊《坪石先生》:炮火連天的日子裏,一群書生選擇“守住”

    《坪石先生》:炮火連天的日子裏,一群書生選擇“守住”

    在紀念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80周年之際,一部聚焦抗戰時期教育界堅守與擔當的曆史傳記電影《坪石先生》將於8月15日登陸全國院線。影片將鏡頭對準1938年廣州淪陷後,中山大學西遷粵北坪石的那段悲壯而偉大的曆程,生動展現了黃際遇、杜定友、衛梓鬆等30餘位教育先賢在戰火紛飛中賡續文脈的動人故事。


    《坪石先生》海報

    《坪石先生》由甘小二執導,王宏偉監製,陳林俠、甘小二擔任編劇,謝君豪、顏秋越、王宏偉、蔣中煒、葉語霏等主演,五條人樂隊特別出演。8月12日,電影製片人李競、導演甘小二、主演顏秋越、蔣中煒等主創人員來滬和現場影迷交流互動。


    主創與觀眾互動交流

    作為一部“知識分子抗戰電影”,該片的創作團隊同樣學術背景深厚,導演甘小二是華南師範大學教授,編劇陳林俠是中山大學教授,他們以學者的嚴謹,耗時6年精心打磨劇本,走訪了粵北3縣6鎮18村,並深入研讀黃際遇的日記、衛梓鬆的手稿、杜定友“圖書館木箱畫”檔案等珍貴資料,甚至精確到還原中大新年音樂會的曲目單,力求真實再現那段幾乎被遺忘的曆史。

    影片打破傳統抗戰題材慘烈敘事的定式,以獨特的“知識救國”視角展開——1938年廣州淪陷後,中山大學、嶺南大學等院校師生輾轉遷徙至粵北坪石,在日軍轟炸與物資匱乏中堅持辦學四年。然而,戰爭的硝煙從未散去。1944年冬,日軍的再度逼近,對坪石形成南北夾擊之勢。何去何從的難題,再次擺在所有師生麵前。

    前半部分平靜的坪石小鎮,與後半部分的戰火紛飛形成強烈對比,每個人都在討論著“是否留在坪石”,最後做出自己的抉擇。先生們將“離開坪石”的機會,換成了一箱箱書籍和設備的轉移。他們用生命守護文脈,用知識拯救中國。


    山清水秀、風雨飄搖

    作為一部抗戰題材電影,《坪石先生》全片沒有展現任何正麵戰場的戰爭場麵,校舍隱匿於天地山水間,風光秀麗卻隨時麵臨風雨飄搖,影片以一種靜謐平和的方式,同樣讓觀眾深刻感受到戰爭的殘酷。

    與傳統的抗戰題材,主人公總是滿腔熱血不同,影片中呈現了知識分子在“投筆從戎”和堅持學習之間的搖擺和冷靜。“一個教書先生在戰爭期間可以做的非常有限。”導演甘小二在路演現場透露,自己通過閱讀黃先生的日記能夠感受到,在當時那個年代,先生的內心是非常痛苦的。而黃際遇先生不斷告訴學生,讀書人有自己的報國路。影片中他的學生鍾集,幾度想要棄文從軍,但最終被老師“押”回了學校。在新中國成立後,鍾集成為華南師範大學數學係教授,後來還當過係主任。


    導演甘小二在拍攝現場

    黃際遇精通數學、語言學、音樂等多個領域,參與創辦過全國多所高校的數理相關科係。他編寫的《初等代數學》《平麵幾何學》等教材,自上世紀20年代起被全國多所學校采用,成為近半個世紀裏中國學生學習幾何的基礎讀物,幾乎所有80年前接受基礎教育的中國人,都曾在他的公式與定理中觸摸過數學的邏輯之美。影片中,香港演員謝君豪精準還原了這位學者的多麵性:課堂上推導公式時的嚴謹專注,與學生討論詩詞時的儒雅風趣,同時他還是一位象棋高手,與學生的“隔空對弈”充滿想象力與智慧的靈光。

    導演甘小二透露,他們最初拿著黃際遇教授的一張珍貴照片,去找一位“盡量跟他長相相近”的演員,最終鎖定了謝君豪。謝君豪被這一角色與這段曆史深深打動,稱黃際遇為“穿長衫的英雄”,不僅願意傾情出演,更在進組前主動將兩鬢頭發剃短,以求從外形上更貼近這位傳奇學者。


    謝君豪 飾演 黃際遇

    謝君豪在此前接受采訪時曾談到自己對角色的認識:“黃際遇身上有一種嶺南文人骨子裏的傲氣——他們用學術抵抗炮火,用教育重整河山。能飾演這個人物,我感覺是我的榮幸”。為塑造好黃際遇形象,謝君豪苦學駢文,將這位“文理貫通、剛柔並濟”的傳奇學者演繹得入木三分。

    而片名《坪石先生》講述的也並非僅僅是主角一人,而是整個中山大學教授群體的群像。杜定友為保護5萬冊珍貴典籍,不惜以命相搏,艱難南遷;衛梓鬆麵對日寇的威逼利誘,堅決拒降,最終慨然赴死;音樂家黃友棣於轟炸中奏響《杜鵑花》凝聚人心……在風雨飄零的年代,每個人都走上了不同的道路,但都在“救亡圖存”的路上交匯,共同編織起一部關於抗擊外敵、保存文脈的壯闊史詩。正如導演甘小二所言,“拍這部電影不為講大道理,隻想講講在炮火連天的那些日子裏,一群書生選擇了‘守住’的故事。”


    本文由網絡整理 © 版權歸原作者所有
    上一篇
    《東極島》不能批評?多處內容違背曆史,男女主角親密戲錯得離譜
    下一篇
    塞爾達真人電影開通官方賬號:兩個關注全是索尼!

    評論

    共 0 條評論
    網站地圖