最近,一部講述近百年前魯南農民和土地愛恨情仇的年代劇《生萬物》竟然俘獲了許多00後的心。社交平台上,隨處可見Z世代的年輕人熱火朝天地討論劇情。回想以往的暑期檔,霸屏的無非是仙俠劇和流量明星。這部沒有頂流加持、劇名甚至略顯“土氣”的作品,憑什麽脫穎而出?
網絡截圖。
作為一個00後,我也加入了追劇大軍。連看數集後不得不承認,《生萬物》確實有點東西。這部劇能火,首先贏在一個“真”字。劇組包下200多畝地全年實景拍攝,從犁地到守望,完整地呈現了“生”的艱辛與壯美。看劇的時候,仿佛真的置身於那個充滿煙火氣的農村世界。要知道,00後是在互聯網濾鏡裏泡大的,看慣了精致妝容、十級美顏、綠幕摳圖,反而會被劇裏撲麵而來的真實感所打動。
再來看,這部劇的精神內核也精準切中了00後的“反骨”與“爽點”。 女主角寧繡繡在大婚當日被土匪劫持,而吝嗇的地主父親寧學祥不願贖地,竟讓小女兒代嫁。絕境之下,她一身紅衣毅然斷親,開啟“獨立大女主”劇本。男主角封大腳自小暗戀繡繡,以八抬大轎迎娶這位落魄千金,“糙漢柔情”的設定同樣極具魅力。
《生萬物》打破了長劇傳統的緩慢敘事,僅前三集就完成了主角命運的劇烈轉折,劇情密度與反轉力度不輸當今短劇,也更加真實地折射出那個時代人性的複雜多變。不僅如此,劇中複原的“打春牛”等幾近消失的傳統農耕場景,也喚醒了城市年輕人血脈中的農耕記憶,讓他們與土地和勞動者產生共情。
可以說,00後追劇,既是在圍觀曆史,也是在思考現在。當創作真正紮根泥土、尊重觀眾的智商,哪怕沒有流量噱頭,也能讓麻豆一区二区三区心甘情願地追下去。這或許就是《生萬物》與年輕人之間最深刻的共鳴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