Warning: mkdir(): No space left on device in /www/wwwroot/Z5.com/func.php on line 127

Warning: file_put_contents(./cachefile_yuan/wnzkyy.com/cache/14/27726/ebff6.html): failed to open stream: No such file or directory in /www/wwwroot/Z5.com/func.php on line 115
9 部影評人吹上天,普通人卻看不下去的好萊塢電影_資訊-電影網迅雷下載
  • 資訊9 部影評人吹上天,普通人卻看不下去的好萊塢電影
    首頁資訊9 部影評人吹上天,普通人卻看不下去的好萊塢電影

    9 部影評人吹上天,普通人卻看不下去的好萊塢電影


    想象一下:一部新片上映,影評人集體叫好,拿獎拿到手軟,電影節上風光無限,你喜歡的影評人更是把它誇成花。大家都說這是神作,是文化裏程碑,可等熱度散去,你才發現一個紮心的事實 —— 身邊沒一個人真的喜歡它。

    估計誰都有過這種經曆:買票進影院,全程坐如針氈,心裏就想著 “我應該得看完”,而不是真的看得進去。盼著看到後麵能突然明白為啥這麽火,結果從頭到尾都是懵的。

    下麵這些片子,就是那種活在好評泡沫裏的 “神作”,真沒多少普通觀眾買賬。

    9. 《母親!》(2017)


    達倫・阿羅諾夫斯基的片子向來爭議大,《母親!》算是把分歧拉到了頂點。片子用 “夢境邏輯” 講故事,詹妮弗・勞倫斯在一棟與世隔絕的房子裏,經曆著一連串超現實的聖經寓言。

    是高雅藝術還是故弄玄虛?
    影評人誇它敘事大膽、導演敢拍 —— 可問題是,誰看得懂啊?雖然拿了一堆提名,好評不斷,可大多數人看完都懵了:滿屏的象征意義看得人頭疼,混亂的劇情越到後麵越離譜,根本不知道該從中 get 到啥。

    8. 《撞車》(2004)


    別和大衛・柯南伯格那部突破尺度的情色驚悚片搞混了。這部《撞車》是多線敘事的群像劇,講洛杉磯的種族矛盾。卡司確實豪華:桑德拉・布洛克、唐・錢德爾、馬特・狄龍、布蘭登・費舍、泰倫斯・霍華德、桑迪・牛頓、邁克爾・佩納、瑞恩・菲利普, premise(設定)和非線性敘事本來挺有潛力。可惜啊,片子裏的社會評論浮於表麵,人物弧光莫名其妙,還靠些 borderline offensive(擦邊球式冒犯)的種族刻板印象撐場麵。

    《撞車》居然拿了奧斯卡最佳影片
    第 77 屆奧斯卡,《撞車》主創上台拿最佳影片時,全世界都驚了 —— 它居然贏了《卡波特》《慕尼黑》,還有明顯更該獲獎的《斷背山》。很多人覺得這是奧斯卡史上最大冤案,可傳奇影評人羅傑・伊伯特還寫了好幾篇文章,死撐這部片和學院的決定。

    7. 《香腸派對》(2016)


    埃文・戈德堡和塞斯・羅根這對搭檔(拍過《監視與報告》《青蜂俠》《采訪》)要搞 R 級動畫,講超市裏的擬人化食物,還是和喬納・希爾一起想的點子 —— 誰也沒指望這是啥高雅藝術,但也沒想到會俗到這種地步。

    一開始,片子靠大膽的葷段子和誇張的動畫橋段博笑點,可沒完沒了的爛梗、低級雙關、葷段子,很快就讓人膩了。說是諷刺社會,其實就是為了俗而俗,一點智慧含量都沒有,觀眾根本不買賬。更糟的是,好多動畫師出來爆料,說製作時工作條件差,還被逼著無償加班。

    性暗示滿天飛的熱狗和 “亢奮” 的衝洗器,能講出啥社會大道理?
    盡管如此,影評人卻對著那些性暗示爆棚的熱狗、“亢奮” 的衝洗器、帶種族刻板印象的法拉費和百吉餅讚不絕口。爛番茄新鮮度居然有 82%,比觀眾評分高了整整 32%(觀眾評分是爛的)。差別在於,影評人好像覺得片子裏那點淺得不能再淺的宗教隱喻多深刻,把這種低級諷刺當成大膽的社會評論,而不是幼稚的笑話。

    6. 《博很恐懼》(2023)


    阿裏・艾斯特是個好導演,之前的《遺傳厄運》《仲夏夜驚魂》這種高級恐怖片,讓他成了影壇最讓人期待的新銳。可這部片他轉風格了,拍了部超現實的藝術片。華金・菲尼克斯演個焦慮症患者,為了回家見媽媽,踏上一段光怪陸離的旅程,片子黑暗、大膽、變態,還讓人暈頭轉向。

    阿裏・艾斯特大膽轉型,還是自嗨翻車?
    片子拿了一堆提名,年底的 “年度最佳” 榜單裏也總有它。影評人說它 “野心勃勃”“了不起”,可對普通觀眾來說,這就是部冗長拖遝的折磨,純屬導演自嗨。結果呢,好評再多,票房還是撲了 ——5000 萬成本,隻賣了 1200 萬。

    5. 《星球大戰 8:最後的絕地武士》(2017)


    星戰粉絲最難伺候,自從廣受好評的原版三部曲後,觀眾評價就沒統一過。但沒有哪部星戰電影,像 2017 年這部一樣,影評人和觀眾吵得這麽凶。

    爛番茄新鮮度快滿分,91%,影評人說它是 “真摯的冒險,英雄反派都有血有肉”,是係列最佳之一。可觀眾評分呢?完全是另一個故事。

    是惡意刷差評,還是真的爛?
    觀眾評分隻有 41%,爛得很。有人說這是網絡團體和機器人故意刷低分,但很多人是真心吐槽:笑點尷尬、劇情拉垮、人物弧光奇怪。粉絲覺得被背叛了 —— 片子完全無視粉絲理論,比如蕾伊的父母居然是無名之輩,之前大家還猜她是盧克的女兒,或者和原版三部曲裏的某個角色有關係呢。

    4. 《讓娜・迪爾曼》(1975)


    2022 年英國電影學院《視與聽》雜誌的影評人投票裏,《讓娜・迪爾曼》被評為 “史上最偉大的電影”。其他影評人也說它是女性主義神作,是 “慢電影” 的典範。

    誰有 3 個半小時,看一個女人做家務?
    片子快 3 個半小時,大部分時間都在拍一個女人做重複的家務:削土豆、洗碗、疊衣服 —— 全是實時拍攝。沒什麽對話,沒什麽劇情,也沒什麽情緒,這片子顯然不是給所有人看的 —— 或者說,根本不是給普通人看的。也就影評人能透過表麵的無聊,看出這不是娛樂片,是政治和藝術宣言,才會欣賞。

    3. 《綠衣騎士》(2021)


    改編自 14 世紀詩歌《高文爵士與綠衣騎士》,這部中世紀奇幻史詩裏,戴夫・帕特爾演的高文踏上旅程,考驗勇氣,直麵綠衣騎士。影評人誇它攝影、配樂、演技(尤其帕特爾)、製作、原創性、導演和劇本,讚不絕口。

    根本不是觀眾想的那樣
    可觀眾不買賬,CinemaScore 調查裏,觀眾平均分才 C+—— 和羅傑・伊伯特網站的 4 星(稱它 “年度最難忘影片”)、《帝國》雜誌的 5 星滿分,差太遠了。更坑的是宣傳,故意誤導大家,說這是《權力的遊戲》《巫師》那種暗黑奇幻動作片,結果其實是部節奏慢到不行的存在主義劇情片,看過的人大多覺得失望、沒勁。

    2. 《蟻哥正傳》(1998)


    《蟻哥正傳》上映幾周後,迪士尼旗下皮克斯就出了《蟲蟲危機》。兩部都是電腦動畫,都講蟲子,主題也有點像,難免被拿來比較。影評人對兩部評價都不錯,爛番茄都是 92%,可隻有《蟲蟲危機》成了票房爆款,《蟻哥正傳》連成本都沒怎麽賺回來。觀眾也更愛《蟲蟲危機》,爛番茄觀眾評分比《蟻哥正傳》高 21%。

    《蟻哥正傳》被碾壓了
    影評人喜歡《蟻哥正傳》裏的成人主題、尖銳諷刺和機智對白。可普通觀眾,尤其是家庭觀眾,更喜歡《蟲蟲危機》:故事更易懂、輕鬆,動畫色彩鮮豔,全家都能看。

    1. 《星際探索》(2019)


    布拉德・皮特、湯米・李・瓊斯、魯絲・內伽、麗芙・泰勒、唐納德・薩瑟蘭主演。皮特演的宇航員去太空找失蹤的父親,他父親一門心思要找外星智慧生命,這事兒可能威脅整個太陽係和地球上的所有生命。

    片子廣受好評,羅傑・伊伯特網站給了 4 星,說 “這是罕見的細膩敘事,布拉德・皮特貢獻了職業生涯最佳表演,技術層麵也無可挑剔”。

    這真的是皮特最好的表演?
    可真沒多少普通人同意。票房撲了,觀眾評分也就那樣,大家普遍覺得:太無聊了。這鍋可能得營銷背 —— 預告片把它剪成科幻動作驚悚片,讓人以為有爆炸、太空追逐,結果看了部關於 “被拋棄創傷” 的安靜獨白。

    皮特的表演也有爭議:影評人誇他演得細膩有層次,可大部分人覺得他麵無表情、死氣沉沉,跟沒睡醒似的。更別說,好多懂科學的觀眾還挑刺,說片子裏好些科學設定根本站不住腳。


    本文由網絡整理 © 版權歸原作者所有
    上一篇
    聽說這部是近十年最佳動作片?
    下一篇
    任嘉倫新劇《深淵》曝光,刑偵懸疑題材,看清導演這劇追定了!

    評論

    共 0 條評論
    網站地圖