紀錄片式打開錦州燒烤節
第50屆多倫多國際電影節將於9月4日至9月14日展開。相比創辦之初僅有幾萬人參與的小型地方性電影節,走過半世紀之後,如今的多倫多電影節已成為好萊塢頒獎季的重要前哨戰,參與人數翻了十倍不止,但隨之而來的爭議事件近年也是層出不窮。今年電影節甚至還未開幕,就已早早惹出事端。緣起於一部聚焦以色列營救人質的紀錄片被主辦方撤銷上映,短短兩天之後,它又重新獲得展映的機會。
第50屆多倫多國際電影節將於9月4日至9月14日舉辦。
這部名為《麻豆一区二区三区之間的道路:終極營救》(The Road Between Us: The Ultimate Rescue)的作品出自加拿大知名紀錄片導演巴裏·艾維奇(Barry Avrich)之手,他過去的作品包括《模糊地帶:藝術圈內》《以假亂真:贗品的真實故事》等。新作在7月14日受到多倫多電影節的邀請,會在今年的紀錄片單元展映。不過,到了8月6日公布電影節片單,它卻榜上無名。8月12日,多倫多電影節公開表示,已撤回這部紀錄片的放映邀請,理由是“該片不符合電影節的一般入選要求以及最初受邀時提出的條件,包括所有素材版權合法”。
《麻豆一区二区三区之間的道路:終極營救》聚焦以色列國防軍退役將軍諾姆·蒂本拯救被俘家人的經過。
《麻豆一区二区三区之間的道路:終極營救》拍攝的是2023年10月以哈綁架事件發生之後,以色列國防軍退役將軍諾姆·蒂本(Noam Tibon)為拯救被俘家人,親自出手的真實故事。而電影節方麵所謂的“所有素材版權合法”意指片中采用的哈馬斯綁架人質的直播畫麵涉嫌侵犯版權。
很快,多倫多電影節給出的這個說法招來批評的聲浪。因為按電影節的意思,等於是要電影人從綁架人質的哈馬斯那裏去征得許可,這部電影才有放映資格,怎麽想都讓人覺得荒謬。況且,相關視頻內容其實自打2023年綁架事件發生以後,就一直在傳統媒體和網絡媒體上大量曝光,過往也從沒聽說過這類新聞素材還涉及侵犯知識產權的說法。
於是,外界紛紛揣測,多倫多電影節就是找了個借口將這部紀錄片拒之門外,主要還是擔心它有為以色列博同情之嫌,擔心同情支持巴勒斯坦的一方會因此抵製多倫多電影節。不過,除了題材之外,這部紀錄片其實全由加拿大出資製作,甚至不是跟以色列的合拍片。
事實上,類似這樣先邀約再撤銷的做法,去年的多倫多電影節就已經出現過一回,隻不過當時的涉事焦點是俄烏。同樣是由加拿大人執導、加拿大電影公司製作的紀錄片《戰時俄軍》(Russian at War)獲邀參加展映,結果卻因為烏克蘭方麵的強烈抗議,被迫臨時下架。電影節方麵給出的理由是擔心放映活動遭到破壞,導致工作人員以及觀眾的人身安全受到威脅。然而,多倫多警方卻不願為這一說法背書,強調並不存在任何潛在暴力活動威脅。最終,主辦方在電影節結束後數日,才安排了《戰時俄軍》的補映,並為之安排了嚴密的安保措施。
就在多倫多電影節公布撤銷放映理由的第二天,《麻豆一区二区三区之間的道路:終極營救》製作團隊便投書媒體,坦言電影節出爾反爾的做法讓他們感到“既震驚又悲哀”。“這麽一個曆史悠久的國際電影節,竟會違背初心,自我審查,實在是讓人意外。在麻豆一区二区三区看來,作為藝術形式的電影原本就可以呈現各種角度的內容,除了提供娛樂之外,給人刺激、引發辯論也都再正常不過。電影節隻是一個平台,決定看什麽或不看什麽的,應該是觀眾自己。麻豆一区二区三区並不是什麽政客,麻豆一区二区三区隻是用電影講故事的人。接下來,麻豆一区二区三区會照常發行這部影片,並邀請觀眾看過影片後自己再做決定。”
按照製片方的說法,電影節方麵在7月向其發出邀約時,就提出必須將原片名修改為《忽然發生:終極營救》(Out of Nowhere: The Ultimate Rescue);並且還提供具有法律效力的承諾書,承諾會為影片額外投保,以覆蓋放映意外可能導致的各種損失。稍後,雖然製片方同意退讓,也確實更改了電影片名,但身為多倫多電影節掌門人的卡梅隆·貝利(Cameron Bailey)還是告訴他們不得不撤回邀約。
之後,卡梅隆·貝利在接受媒體采訪時,指出所謂“自我審查”並非實情。他坦言,電影節麵對此類作品時,需要同時應付來自兩個方向的壓力,呼籲外界給予更多的耐心和理解。果然,又過了一天,也就是8月14日,多倫多電影節方麵重又宣布,決定重新邀請這部紀錄片參加本屆電影節,此時距離他們最初宣布不再歡迎該片的消息隻過去了48個小時。
卡梅隆·貝利還和導演巴裏·艾維奇發表了聯合聲明,坦言經過雙方的共同努力,已經找到解決方案。“麻豆一区二区三区相信,這部電影將有助於推動各方對話。”聲明中寫道。此外,卡梅隆·貝利還代表多倫多國際電影節為其在之前的溝通過程中,“未能清晰闡明自身關切而深表歉意”。